笔趣阁

小子小说>皇长孙的团宠日常 > 第338节(第2页)

第338节(第2页)

朱翊钧拉起她的手就往外走:“现在你也睡不着了,我带你去看星星。”

“……”

戚继光筹备四年,这一次练兵,规模更大,参战人数更多,更接近实战,大批威力惊人火器看得蒙古人目瞪口呆。

只可惜,朱翊钧不能久待,他的返京了。

冯保向他请示,自己留下来,帮皇上检阅这次练兵,回去之后,再详细陈述给他。

朱翊钧知道他的心思,同意了。

回去之前,朱翊钧又和把汉见了一面,旁敲侧击,问他现在与辛爱的关系如何。

把汉与他这位大伯显然不是一路人,以前关系就不好,现在更不好。

张若兰邀三娘子一同品茶,女人在一起闲聊,聊着聊着,话题就拐到了感情上。

与张若兰一笔,三娘子的婚姻毫无感情可言。她九岁时,就被父亲送给了俺答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。现在她二十七八,风韵犹存。理想中的如意郎君是蔡可贤那样,容貌人品才学俱佳的谦谦君子。现实确是家中有个七十好几,身体每况愈下。

三娘子最害怕的,是俺答命不久矣,而按照蒙古习俗,俺答一死,他就要嫁给俺答的长子辛爱。

辛爱,也是个五十多岁,又老又丑的老头。况且,他们之间早有嫌隙,辛爱若是娶了她,夺走她手中军政大权,那她的苦日子还在后头。

朱翊钧觉得,在关于辛爱的事情上,大明、把汉、三娘子的立场是一致的,此人最好死在俺答之前。

回京之后,朱翊钧想起个人,宁夏副总兵哱拜。当时游历宁夏,发现此人手下多蓄亡命之徒豢养为家丁,号称“苍头军”。

朱翊钧当时就觉得这种以豢养家丁的方式组建军队非常不靠谱。战事频发的时候,可以以重赏驱使他们作战。一旦没有那么多仗可打,这些亡命之徒就将成为不安定因素。

要么重金将他们养起来,国库吃不消,要么放任他们在当地胡作非为大肆敛财,百姓吃不消。

既然朱翊钧已经预测了结果,那么就要早做打算。哱拜是王崇古招回来的,那就让王崇古去解决。

王崇古老谋深算,花费四年时间,总算给了朱翊钧一个满意的答案。

隆庆初年,有一位光禄寺卿靳学颜,他提出最耗费天下钱财的,是各地军队。两阵相对,冲锋陷阵、摧毁敌军,是军队的实际效用。

边防常年战乱,兵士不足,只能用乡间百姓充当,而内地许多人,当了一辈子兵,却没有机会上一次战场。

所以,他提议,应当规定按期限轮番守戍,也就是换防。

这个思路非常好,除了省钱,优化资源,还能确保各地能够保持高度戒备状态,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。使其在不同的作战环境中发挥最大的战斗力。

更重要的是,还能降低边将反叛的风险。

当时,身为兵部尚书的王崇古开始着手此事,分批少量将哱拜的部下与军队调往全国各地。

哱拜虽然心里有点想法,但全国各地都这么干,也不是只调走了他的人,戚继光、李成梁、麻贵、刘显都被抽走了精锐,他也就不好说什么了。

况且,此事由王崇古牵头,他在大明能有如今的地位,全都是王崇古给他的,他更不敢有半句怨言。

三年多时间,连他儿子都被调去了别处,新来的官兵,又不是他的家丁,听从总督和总兵的调遣,他这个副总兵的权力正逐步减少。

过两年,王崇古还打算将他也调去别处镇守,远离宁夏。

朱翊钧与冯保和张居正讨论过此事,二人都认为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。

在万历三大征中,哱拜的叛变虽然存在许多客观因素。但哱拜身为外族,在当地势力过大,朝廷难以控制,却也是主因。

如此,便可将此事件扼杀在还未萌芽的阶段。

朱翊钧对于王崇古的处理非常满意。当初,高拱、张四维都走了,唯独留下了王崇古,的确是明智之举。

朱翊钧正打算给他封赏,谁曾想,第二日,一封弹劾王崇古的奏疏就出现在了朱翊钧的御案上。

南京御史陈堂,以及他的同僚刘铉、彭应时接连上奏,抨击王崇古松弛边防,便利敌人。与此同时还将方逢时也牵连进来,说他们在宣府与鞑靼往来密切,常有密信往来,恐泄露大明之机要,从中牟利,望陛下明查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